www.yqf111.com

致力于医药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学术营销推广服务

登录 / 注册

老龄化正在吞噬医保钱袋!多城医保已穿底,未来看病还能报多少?

来源:今日头条(2025年09月22日)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收支赤字5.26亿元。不仅是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医保基金同样亮起红灯。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医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生活的安心保障。然而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显现:曾经被认为是医保最充足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保基金也开始出现赤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走向何方?

01.现实挑战,从首都到多地:医保基金的困境

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2024年度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表显示,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出现5.26亿元赤字。

这一数字打破了人们对大城市医保基金“充沛”的固有认知。

上海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早在2023年,上海医保基金就已经出现了13.9亿元的赤字。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户籍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医保支出压力巨大。

天津作为另一个重要城市,从2021年以来医保基金持续赤字,2024年赤字达到13.6亿元。素以经济发达著称的苏州也不例外,2023年医保基金赤字7.39亿元,2024年同样未能扭转局面。

从全国范围看,医保基金压力普遍存在。山东、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地早已出现赤字规模,意味着全国大多数地方医保都面临着入不敷出的挑战。

02.深层原因,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增长

医保基金赤字的核心原因可以概括为:交钱的人少了,花钱的人多了。

中国参保率已经很高,尤其是在城镇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能交钱的人几乎都交了,扩大缴费人群的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远高于年轻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自然增大。

“以前在大街上见到80多、90多的老人不多,现在谁家还没有个老人瑞?”人们寿命延长固然是好事,但对医保基金来说却意味着更大的支出压力。

以上海为例,户籍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辽宁65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21%,重庆19%,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为18.8%和18.7%。这些数据都远高于国际公认的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提升也增加了医保支出。随着医疗水平提高,更多疾病可以得到治疗,但同时也意味着医疗费用的增加。

03.应对措施,当前解决方案与局限性

面对医保基金赤字,各地的首要应对措施是使用滚存结余来弥补。

以北京为例,2023年医保基金结余3.57亿元,2022年结余4.68亿元,用往年结余弥补当前赤字绰绰有余。但问题在于,一旦亏空开始,就很难再回正,且窟窿可能越来越大,滚存结余总有用完的一天。

医疗改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推进的医疗改革,包括调整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保基金支出增速。

但医改也面临平衡难题:如何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使用是另一个方向。例如,北京严格控制外地老人落户规模,通过积分落户、人才引进、子女投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等渠道落户都变得更加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已经不再缴纳社保的老年人,却要使用北京的医疗资源,会增加当地医保基金压力。

04.长远展望,多重措施应对医保挑战

从长远看,解决医保基金赤字需要多管齐下。

鼓励生育是根本之策。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税源和社保缴纳者。国家之所以积极推出生育支持政策,正是因为意识到人口结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深远影响。

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保基金压力。

有序吸引年轻人口也是重要途径。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未来可能会逐步放宽落户限制,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流入。

这些年轻人不仅自己缴纳社保,还能带动经济发展,为医保基金注入新活力。上海已经在这方面走在前列,通过相对宽松的积分落户政策吸引人才。

探索全国统筹也可能是未来方向。虽然各地缴费和待遇标准不同,实现全国统筹面临诸多挑战,但这可能是解决地区间医保基金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05.个人准备,多元化保障应对未来风险

面对医保基金的长期压力,个人也需要做好相应准备。

基本医疗保险仍然是最基础的保障,应该优先参加。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可能认为养老、失业、生育等保险可以暂缓,但医疗保险不可或缺。

考虑补充商业健康保险是明智之举。随着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可能调整,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填补保障缺口,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健康管理也至关重要。最好的医保是不得病或少得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既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减少医疗支出。

多元化养老和医疗规划同样重要。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医保,个人也应当为未来的医疗和养老需求做好储蓄和投资规划。

医保基金的压力是一个系统性挑战,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应对。

国家正在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应对这一挑战,个人也需要认识到趋势变化,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未来的医疗保障体系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基本医保保基本,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可能需要通过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来实现。

无论制度如何变化,健康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前做好规划,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