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强烈信号再次释放: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
来源:今日头条(2025年10月09日)01
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9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文透露,下一步将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以及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行风及腐败案件。
关键少数:
综合2023年以来的医疗反腐通报,“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包括——决策层:卫生健康系统官员、医院书记、院长;执行层:科室主任、药剂/设备科主任、采购负责人;关联方:药企负责人、代理商、医药代表等。
2025年上半年,至少超过160名医药卫生系统干部被查,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1月-8月的直接点名通报就在十起以上。
地方层面更是保持高压态势,通报接连不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9月18日,南京市某中医院副院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9月17日,遵义某医院原院长被通报涉嫌严重职务违法;9月16日,江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主动投案;9月15日,遵义某医院党委书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同一天,广西某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被通报接受调查。
关键环节:
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点名通报来看,收取药品耗材回扣的出现频率最高。
如浙江省某中心医院原麻醉科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在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收受回扣331万余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原主任、新药临床研究中心原主任非法侵占试验费用10万元,并通过提前药品临床试验排期、违规从事临床试验等方式为多人牟取利益,收受贿赂总额达15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高压反腐态势下,医院与药企、器械供应商之间的合规约谈活动频繁开展。(相关阅读:大三甲严查医药代表拜访)
02
10年反腐立案增长5倍1年医药反腐处分6万人回溯十年反腐历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披露,全国反腐立案数从2013年的17.3万件飙升至2024年的87.7万件,增长超5倍。2024年,医药领域反腐力度尤为突出,处分人数高达6万人,仅次于国有企业(9.4万人),远超金融领域(1.7万人)和烟草系统(3147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透露,2025年加力推进医药领域纠风治乱。重点包括三大方面:
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假借学术交流输送利益、利用多点执业损公肥私。
今年以来,围绕医疗腐败的制度文件陆续出台。比如,针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问题,国家卫健委出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同时纪检监察组要求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落细有关禁止性规定。
河南省去年年底已进行细化,出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60条(试行)》,以纸条、便签、号码牌等形式安排患者到指定地点购药;接受互联网企业给予的处方配药相关费用;向企业报销个人应付费用以及直接接受企业讲课费等行为均在严禁之列。
《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鼓励医药企业参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加强合规管理,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持续净化医药购销秩序。
另一方面,针对反映强烈的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等问题,组织各省卫健行政部门开展抽查监管,共抽查医疗机构4.7万家。
医保也在发挥反腐探照灯作用,今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范围启动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除此前重点关注的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透析、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外,肿瘤、麻醉、重症医学被列为问题高发区。
医疗反腐深入,趋严态势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