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qf111.com

致力于医药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学术营销推广服务

登录 / 注册

国家医保局“听劝”,第十一批国家集采方案有重大调整

来源:今日头条(2025年09月16日)

企业在药品集采中报价过低,会直接失去资格!这一次的新规,动了不少投标企业的神经,因为规则的变化,比以往要严厉得多,也细得多。

入围数量限制被重新划定

过去的“N-3”方式被改掉了,现在按照企业数量分级,例如6家进3家、7家进4家,一直到16家进10家,不会再出现几十家企业全部挤在一起竞争的场面。

出现企业数和中选数量相等的情况时,想中选并不容易。报价下降幅度必须达到本批其他品种平均降幅的一半,这一条直接逼着企业真降价,而不是做表面功夫。

新版征求意见稿还放宽了部分资质要求。生产时间的证明从原来的连续两年,变成五年内任意两个期间生产满24个月即可,这对一些规模不大的药企是利好。B证、C证企业进入门槛降低了,中标机会多了些。

除了生产时间的修改,入围条件还减少了对单一资质的要求,允许提供替代证明,比如批生产记录等,进口药还可以用通关和检查报告来替代部分文件,这也让代工生产的参与变得更容易。

价格规则变化,是这次调整的关键之一。以前是用“入围均价下浮一个标准差”和“最低价”比较取值,现在改成“入围均价的50%”和“最低报价”两者里取高值。这等于给价格设了一个保护点,防止有人用超低价扰乱市场。

一旦企业报价高出锚点1。8倍,就会触发“熔断”,直接丢掉资格。而低于锚点价的企业,需要解释清楚成本,包括制造、费用、利润等,不能随便报个价格不交代原因。小规格儿童药品在价差规则上会有一定放宽,方便供应。

对于投标失败的流标品种,新稿加入了后续处置办法,把风险考虑进去,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投标过于保守。这意味着,即使失标,也会有管理上的延续。

高报价的企业,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只要在入围范围内,自愿把价格降到其他未熔断中选企业里最高的那个,就能回到竞争队列中,继续争取供货机会。这给一些原本报价偏高的药企保留了活路。

此外,新规还针对集采中的围标、串标现象设立了“首告从宽”机制。谁第一个提供真实有效证据,或者在调查前期主动承认,就可以减轻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破企业之间的价格同盟。

对于这种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比之前大得多。除了列入黑名单外,还会根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体系进行最严等级的处罚。这一条会直接影响企业今后的招投标活动。

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责任也被细化。一旦供应不到位、结算延迟等,被影响的一方可以向医保部门投诉,中选资格可能被取消,还可能失去半年到五年的集采参与权,并被评级为失信单位。

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上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也更关心各方反馈。从规则放宽到资质,再到价格锚定、防止恶性竞争,以及对违规的严厉处理,都显示出一个方向——稳定供应、合理价格、保障质量。

综合过去几年的调整路线来看,集采目标在逐步集中到能保证产量、质量与服务的头部公司身上,而不再让价格战成为唯一标准。这次改动最终怎么落地,还要看接下来的报价与各省报量情况,但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对药企格局影响很大的改革。